落叶催寒早,山山草遍枯。
雪晴麋得食,风急雁衔芦。
松古纷披出,林深高下殊。
漫云沙塞地,别自足饶腴。
落叶催寒早,山山草遍枯。
雪晴麋得食,风急雁衔芦。
松古纷披出,林深高下殊。
漫云沙塞地,别自足饶腴。
这首诗描绘了秋末冬初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
首联“落叶催寒早,山山草遍枯”描绘了落叶纷飞,预示着寒冷的季节提前到来,山上的草木也已枯黄,一片萧瑟之景。这里运用了“落叶”和“草枯”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凋零与季节的更替。
颔联“雪晴麋得食,风急雁衔芦”则转而描绘了雪后的清新与动物们的生存状态。雪后天晴,麋鹿得以觅食,风急时大雁衔芦而飞,表现出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生存智慧。这一联通过麋鹿与大雁的行为,展现了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的顽强与和谐共存。
颈联“松古纷披出,林深高下殊”进一步描绘了冬日森林的景象。古老的松树在风雪中依然挺立,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而林间的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一联通过松树与林间层次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复杂性。
尾联“漫云沙塞地,别自足饶腴”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即使是在看似贫瘠的沙塞之地,也有其独特的丰饶与美丽。这句话暗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顽强,无论环境如何,总有生机与希望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生命的韧性,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弘农太守,挽羲轮三舍,乃心王室。
龟策如神撩虿尾,臣命尽于今日。
气作长虹,魂归华表,骨葬金鳌脊。
冯夷舞罢,数声欸乃渔笛。
安得温峤怀中,通天犀借我,下窥龙国。
江左夷吾今在否,石马沉埋荆棘。
铁瓮旌旗,金山钟磬,阅尽兴亡迹。
中泠满酌,一帆高挂遥碧。
小隐隐林薮,大隐隐金门。
先生非仕非隐,何处置琴尊?
莫是壶公壶里,更向巢父巢内,分得一窝云。
不用凿坯遁,长足葆吾真。素王书,黄石策,锦囊文。
等是尘封蠹纸,今已不能神。
看到红桑生海,又见高陵为谷,我亦倦埃氛。
何日践佳约,千万买芳邻。
资州城郭云山里,北岩正在云山底。
翠壁嵌空抱日明,飞阁横斜矗天起。
游人祇解爱城郭,不知山底幽人乐。
六月全无暑气生,三冬亦有林花落。
苍楠卧月影如轮,乳泉溅瀑波生鳞。
利名付与百忙者,早晚自由无事身。
红莲幕下青城客,五斗留人归未得。
衙回不用展山图,直到岩边看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