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轮不卷只嫌低,高处安知鹢退飞。
弱缕不禁儿辈掣,断鸢弗下断云归。
纵轮不卷只嫌低,高处安知鹢退飞。
弱缕不禁儿辈掣,断鸢弗下断云归。
这首诗描绘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以风筝为载体,寓含了对生活的哲思。
首句“纵轮不卷只嫌低”,形象地描述了风筝在天空中的状态,即使它已经放得很高,但仍然渴望更高,表现了风筝追求自由、向往高远的精神。这里的“轮”可能指的是风筝线轮,表达出风筝虽已升空,但仍有上升的欲望,却因线轮的限制而感到遗憾。
次句“高处安知鹢退飞”,则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风筝在高空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的思考。鹢,古代的一种水鸟,这里借指在高空中飞翔的风筝,暗示风筝在高空可能会遇到风力减弱或方向改变的情况,就像水鸟在水面飞行时可能受到水流的影响一样。这句话既是对风筝飞行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途上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的隐喻。
后两句“弱缕不禁儿辈掣,断鸢弗下断云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弱缕不禁儿辈掣”描述了风筝线的脆弱,即使被儿童们拉扯,也无法承受太大的力量,这象征着生活中人们面对外部力量时的无力感。后一句“断鸢弗下断云归”则是对风筝命运的总结,即使风筝线断了,风筝也不能自行降落,只能随风飘荡,最终归于云间。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风筝无法自主控制命运的感慨,也暗含了对人生中无法预知结局的无奈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风筝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由、挑战、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夜树辨虚窗,月色犹在岭。
暗泉落寒滴,近竹摇碎影。
涎蜗四壁乾,露鹤一声警。
清话强僧陪,跋烛趣更秉。
藤榻初著膝,梦游恍屡省。
疥缀游客诗,古尘黯弗屏。
安得白社人,对案写清景。
峥嵘抱冬心,松雪皓耿耿。
破冻上霄梯,天地极清冷。
秋风日夜深,幽趣当续领。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
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
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
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
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
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
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
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
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
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
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
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
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往还多面朋,孰是心所同。
乡荐忝伯仲,时论推云龙。
一友教四方,一匿影蒿蓬。
相见苦不易,终岁欣相从。
得窥所学富,饱闻议论雄。
冥搜力沉著,集益心虚冲。
乌能石攻玉,愧用莛撞钟。
圣籍久黯黕,迟子发群蒙。
斯行匪干禄,要展经术功。
析理戒穿凿,守道无穷通。
钓鳌不钓鱼,君家有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