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吹堕玉芙蓉,日出烟开彩翠重。
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
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
照影龙泓余种种,欲从老衲借枝筇。
青天吹堕玉芙蓉,日出烟开彩翠重。
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
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
照影龙泓余种种,欲从老衲借枝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五泄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美景与哲思的交织。首句“青天吹堕玉芙蓉”以夸张的手法,将天空比作吹落的玉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天空的广阔与纯净之美。接着,“日出烟开彩翠重”则描绘了日出时分,云雾散去,山色更加鲜明的景象,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婺女名山今入越,泐潭弟子别为宗”两句,既点明了游览地点——五泄山,又暗示了此行的意义,仿佛是寻访高僧,探寻佛法的旅程。接下来,“于何胜境偏多阻,如此衰年始一逢”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在晚年首次遇到这样美好景致的感慨,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着对生命旅程中难得机遇的珍惜。
最后,“照影龙泓余种种,欲从老衲借枝筇”则是诗人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身影,想要向僧人借一根竹杖,继续探索未知的渴望。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悽。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