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
风兼万籁响,天与四溟低。
病树先春发,惊乌未晓啼。
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
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
风兼万籁响,天与四溟低。
病树先春发,惊乌未晓啼。
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邃的山野之景和高楼远望的寂寞。开篇“大野重阴合,危楼远望迷”两句,营造出一种被浓密树林包围的大自然与远处高楼相对峙的氛围,给人以深沉、迷离之感。
接着,“风兼万籁响,天与四溟低”进一步描绘了这宁静而又有些萧瑟的景象。风声在这里被比喻为无数的琴弦同时鸣响,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波动。而“天与四溟低”的写法,则让整个空间显得更为低沉、压抑。
第三句“病树先春发”透露出一丝生机,但这种生命力却带有一种不健康的色彩。紧接着,“惊乌未晓啼”则展示了鸟儿在清晨时分的慌乱叫声,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最后两句“好同伊水客,香阜访灵栖”,通过提及历史上的隐逸之士和他们栖息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尘世、寻找心灵寄托的向往。这里的“好同”意味着诗人的自比,希望能像那些古代隐逸一样,找到一片净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
被里鸳鸯春睡足,蛾眉补尖凝黛绿。
沉香亭下鹿眠花,倦倚东皇吹紫玉。
翠鬟亸香薰柘黄,左拍酥肩右按腔。
宫娃张板候节下,花奴缓舞随声扬。
流宫变羽都在口,纵横半借君王手。
就中一指忽差移,风惊别调凄凉久。
蜀江烟水接华清,并辔何如并笛情。
可怜一曲升平调,弄作鸾铃哀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