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宠无如使牡行,曾同万里听秋声。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甚宠无如使牡行,曾同万里听秋声。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想。诗中“甚宠无如使牡行”一句,设定了作者身处异乡、心系家国的情境。随后,“曾同万里听秋声”则是说他曾与友人一起在遥远的地方聆听那萧瑟的秋风之声,这里的“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愁绪。
接下来的“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两句,通过对特定地理环境的描写,更深化了作者的怀旧情感。黄金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的“嘶宛马”形象生动,传递出一种孤寂与萧索。而“木叶山前度汉旌”,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边塞的荒凉。
诗人的情感在“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两句中达到了高潮。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将个人的遭遇与大自然的情状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豁达。
最后,“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则是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情思念。在这里,诗人通过月亮这一共同的天体,将自己的孤独与远方亲人的想象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温馨和安慰。
远碧秋痕瘦,楚玉恨赋凄凉。
荷雨碎,泣残妆。
击愁在垂杨。
秋衣拂叠仙栀露,裁云刀尺犹香。
诗锦字,献明榼。
肯容易相忘。
思量。
空掩抑,分宵缓枕,终不敌、凉谯漏长。
自解珮、兰皋去後,渐消灭、香梅酝藉,小杜疏狂。
年华驶水,鬓影西风,都付清觞。
十年汉上东风梦,依然淡烟莺晓。
击马桥空,维舟岸易,谁识当时苏小。
筹花斗草。
任波浴斜阳,絮迷芳岛。
笑底歌边,黛娥娇聚怕归早。
京尘衣袂易染,旧游随雾散,新恨难表。
燕子朱扉,梨英翠箔,留得春光多少。
睛丝漫绕。
料带角香销,扇阴讲杳。
细倚秋千,片云天共渺。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
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
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
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
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
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世人看。
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