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冀馆春夕见月》
《冀馆春夕见月》全文
宋 / 王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甚宠无如使牡行,曾同万里听秋声。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0)
翻译
最宠爱的莫过于让雄马出行,曾经一起走过万里倾听秋风的声音。
在黄金台下,那匹宛马嘶鸣,穿过木叶山前,引领着汉家的旗帜前行。
刚到达关南,却发现大雁已尽,再次来到海边,只见海面波平如镜。
老朋友,你应当在月下凝望,今夜的寒光特别明亮,仿佛专为你而照耀。
注释
甚:非常。
宠:宠爱。
使牡行:让雄马出行。
曾:曾经。
万里:长距离。
秋声:秋天的风声。
黄金台:古代燕昭王招贤的黄金铸成的高台。
宛马:产自宛地的良马。
木叶山:虚构或象征性的山名。
汉旌:汉朝的旗帜。
关南:指函谷关以南地区。
雁尽:大雁全部飞过。
海上:泛指海边。
波平:水面平静。
故人:老朋友。
相望:遥望。
一夕:一夜。
寒光:寒冷的月光。
特为明:特意显得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想。诗中“甚宠无如使牡行”一句,设定了作者身处异乡、心系家国的情境。随后,“曾同万里听秋声”则是说他曾与友人一起在遥远的地方聆听那萧瑟的秋风之声,这里的“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愁绪。

接下来的“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两句,通过对特定地理环境的描写,更深化了作者的怀旧情感。黄金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的“嘶宛马”形象生动,传递出一种孤寂与萧索。而“木叶山前度汉旌”,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边塞的荒凉。

诗人的情感在“才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两句中达到了高潮。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将个人的遭遇与大自然的情状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豁达。

最后,“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则是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情思念。在这里,诗人通过月亮这一共同的天体,将自己的孤独与远方亲人的想象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温馨和安慰。

作者介绍

王圭
朝代:隋朝

猜你喜欢

阮郎归·好风吹月过楼西

好风吹月过楼西。
楼前人影稀。
杜鹃啼断绿杨枝。
行人知不知。
红叶字,断肠诗。
从今懒再题。
後园零落淡胭脂。
似君初去时。

(0)

菩萨蛮·卖饧天气箫声软

卖饧天气箫声软。
午院水沈烟未断。
睡起补残眉。
红绵入镜迟。
霎时开笑靥。
花上看双蝶。
新月上帘钩。
相思不断头。

(0)

谒金门·归未卜

归未卜。
频倒金驱纤玉。
明月绡窗停剪烛。
搦愁题蠹绿。
秋水娟娟鱼目。
腰素几分销缩。
接得云笺无意读。
雕鞍何处宿。

(0)

塞翁吟·远碧秋痕瘦

远碧秋痕瘦,楚玉恨赋凄凉。
荷雨碎,泣残妆。
击愁在垂杨。
秋衣拂叠仙栀露,裁云刀尺犹香。
诗锦字,献明榼。
肯容易相忘。
思量。
空掩抑,分宵缓枕,终不敌、凉谯漏长。
自解珮、兰皋去後,渐消灭、香梅酝藉,小杜疏狂。
年华驶水,鬓影西风,都付清觞。

(0)

齐天乐·十年汉上东风梦

十年汉上东风梦,依然淡烟莺晓。
击马桥空,维舟岸易,谁识当时苏小。
筹花斗草。
任波浴斜阳,絮迷芳岛。
笑底歌边,黛娥娇聚怕归早。
京尘衣袂易染,旧游随雾散,新恨难表。
燕子朱扉,梨英翠箔,留得春光多少。
睛丝漫绕。
料带角香销,扇阴讲杳。
细倚秋千,片云天共渺。

(0)

水调歌头·既难求富贵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
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
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
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
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
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世人看。
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