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栏桥子畔,来过百花丛。
一径延新绿,孤亭坐落红。
歌声全度雪,舞态半随风。
向夕瑶台望,真疑凤下空。
赤栏桥子畔,来过百花丛。
一径延新绿,孤亭坐落红。
歌声全度雪,舞态半随风。
向夕瑶台望,真疑凤下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赏花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赤栏桥畔的美丽景色与百花丛中的一径新绿、孤亭红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通过“歌声全度雪”和“舞态半随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音乐与舞蹈的美妙,也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界的元素,使得画面更加鲜活生动。最后,“向夕瑶台望,真疑凤下空”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还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情感,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
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