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赴明州》
《初赴明州》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míngzhōu
sòng / fànchéng

zhēngwéishìqiàndōngzhēngxíngjīnmíng

hǎijiēsānhánzhūdǎojìnjiāngfēnyànliǎngcháopíng

jiāngkuānláixuānzhàoxiānchènqīngquàngēng

dǐngzhǒngguóēnyuánwèibàochígǎntànláoshēng

注释
四征:指四方征战。
四明: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
三韩:古时朝鲜半岛的三个地区。
七堰:指江边的堤坝。
宣诏:宣布皇帝的命令。
劝耕:鼓励农业生产。
顶踵:形容尽心尽力,从头到脚。
国恩:国家的恩惠。
驱驰:奔走忙碌。
劳生:劳累的一生。
翻译
征战的目的只剩下了东方,现在忽然要前往四明之地。
海临近三韩众多岛屿,江水分成七个堤坝,潮水涨落平稳。
打算以宽大的政策宣布王命,趁着春光明媚去劝导农耕。
头顶脚跟都承载着国家的恩惠还未报答,怎敢因奔波劳碌而叹息人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初赴明州》,表达了诗人即将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任职时的心情。首句“四征惟是欠东征”表明诗人已经历多次任命,唯独缺少一次东向的使命,暗示此行的重要性。次句“行李如今忽四明”则写出诗人此刻即将启程,前往遥远的四明之地。

第三句“海接三韩诸岛近”,描绘出明州地理位置临近东海,且靠近韩国岛屿,展现了其海疆辽阔的特点。第四句“江分七堰两潮平”则聚焦于当地的水系,说明明州地处江河交汇处,且潮汐规律分明。

第五、六句“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表达了诗人希望以宽厚的政策传达朝廷旨意,并在春光明媚之时鼓励农耕,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注。

最后两句“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诗人表达自己深感国家恩情未报,即使劳苦奔波也在所不辞,流露出对国家忠诚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明州的地理环境和诗人赴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寄泮水诸公

早年曾许笔如杠,老我於今兴已降。

作客浑如锦江杜,携家未遂鹿门庞。

沙鸥睡熟原相并,梁燕飞来偶自双。

昨夜梦魂归别墅,富春山锁白云窗。

(0)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留字

惊波荡四海,桐江失安流。

眷言秦溪侧,因依有旧游。

鱼盐庶混迹,暂忘儿女忧。

宁如王宣仲,洵美不足留。

飞尘俄焱举,吹动城南楼。

闭景层闉里,归魂故山头。

阽危幸无死,重见湖边秋。

白月漫相笑,谁无欢与愁。

(0)

题柯敬仲竹石

缊真斋里挥毫日,多得青城太史题。

今日南州把遗墨,石篁秋冷蟪蛄啼。

(0)

送孙照庵还吴

昔客吴门日,于今四十年。

故居萧寺外,遗冢石湖边。

结友唯高适,论文忆鲁连。

翁今重会面,访旧一悽然。

(0)

捕鱼图

矶头新水三尺增,渔翁两船攀一罾。

大鱼跳波拨剌去,只隔芦花唤不应。

(0)

百哀诗·其四十五陈养吾

少年不下帷,壮志期射策。

秋闱擢西风,春衫试南陌。

歌馀豆䓻红,醉倚琼花白。

非无经邦才,自愧齐门瑟。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