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头新水三尺增,渔翁两船攀一罾。
大鱼跳波拨剌去,只隔芦花唤不应。
矶头新水三尺增,渔翁两船攀一罾。
大鱼跳波拨剌去,只隔芦花唤不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捕鱼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捕鱼过程中的紧张与乐趣。
首句“矶头新水三尺增”,描绘了江边石滩上,因雨水或河水上涨,水面增加了三尺的情景。这既为后文的捕鱼活动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可能是春雨过后,水位上升的景象。
接着,“渔翁两船攀一罾”一句,画面感十足。渔翁驾驶着两艘小船,而“罾”是一种用网布制成的捕鱼工具,渔翁攀着罾在水中捕鱼。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渔翁的勤劳和技艺,也体现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
“大鱼跳波拨剌去”描绘了捕鱼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一条大鱼在波浪中跳跃,然后迅速游走。这里的“拨剌”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大鱼跃出水面时的力度和声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句“只隔芦花唤不应”,则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描述了渔翁虽然努力捕捉大鱼,但由于芦花的遮挡,未能及时发现或呼唤大鱼,从而错失了捕获的机会。这种情境的刻画,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捕鱼活动的不易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捕鱼的全过程,从水面的涨落,到渔翁的劳作,再到与大鱼的短暂交锋,最后是未得鱼的遗憾,每一环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律。
胜愁苗。教秦嘉肠断,香草泣离骚。
宝匣尘昏,瑶琴调涩,三生福分全消。
算只有、昙花小幅,是当年、螺子黛亲描。
并蒂缘悭,同心影瘦,纫佩香凋。
千古才人工怨,睹零缣断素,分外无聊。
碧杜缄情,红蘅忆远,古芬飞上吟毫。
最惆怅、湘君魂窄,一声声、楚些渺难招。
争怪潘郎华鬓,逐渐飘萧。
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
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
扫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
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填来不满横秋。
料著得人闲多少愁。
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
有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
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风流。
凉欺羽扇,风生蕲竹,秋意渐满院落。
商声又过梧桐井,还误剖瓜佳会,泛槎仙约。
谩忆中庭儿女夜,几笑语、花楼欢乐。
尚认得、织女桥边,半是旧乌鹤。
何事明河影下,佳期如许,暗抱一襟离索。
箭壶催梦,枕屏移恨,是青春行客。
对良宵感旧,鬓发萧萧叹潘岳。
阑干迥、翠帘休卷,待到更深,啼螀声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