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
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巳劳形。
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黄栋河西一草亭,峄山相对两峰青。
云浮鲁观无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
游子临流方叹逝,醉翁行路巳劳形。
亦知仁者偏多寿,何必丹丘住福庭。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瞻峄亭次欧阳圭斋先生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诗中以黄栋河与西边的草亭为背景,峄山的双峰青翠,山势峻峭,云雾缭绕,仿佛鲁观(古代名胜)穿越古今依然屹立。秦代的石刻文字犹如日月星辰般醒目,展现出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痕迹。
诗人借游子对流水的感叹,寓言人生的短暂,同时借醉翁行走的疲惫,表达旅途的艰辛。然而,他深信仁德之人往往寿命较长,即使不住在如丹丘(传说中的长寿之地)那样的福地,也能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长寿之道。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山水之间,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先生结屋在人境,门巷萧萧作冰冷。
纷纷入眼不入意,坐客千言不相领。
叩关闻我倒屣迎,重解旧榻尘埃生。
向来妙处久不吐,一挽天汉昆崙倾。
共说别来经世事,我言所向皆儿戏。
胸中块磊不用浇,便有清愁说无地。
士林师范六十翁,先生合在伯仲中。
愿言终赐指归处,为公敬作曾南丰。
二年饮水闽中村,忽见玉醴倾蛮尊。
涓涓醍醐灌热脑,耿耿沆瀣明朝暾。
旱尘久涨城市暗,渴梦欲挽江湖吞。
何人远致双鲤信,知我来扣罗雀门。
不须邀月已清绝,尚恐熨齿当微温。
要从华池汲真液,岂独玄鬓薅愁根。
微茫已识投辖客,妩媚似返当垆魂。
奇功谁续伯伦颂,妙意要与渊明论。
胸中我自有泾渭,笔下君已倾昆崙。
诗成寄与约他日,饮君与我空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