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曹仁熙画水壁》,通过对曹仁熙画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画中水流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首句“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以夫子(孔子)比喻画家,他在画面上展现出流水的流逝,引发诗人深思。接下来,诗人通过“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表达出画中水流与观者的交融,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流动的画面。
诗人进一步借“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来象征水流的无常和自然之力,而“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则描绘了画中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诗人认为,尽管个体微小,但也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诗人还提到观画者的反应,“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暗示画中的水虽小,却能引起观者强烈的共鸣。他赞扬曹仁熙的画技,认为其能超越常人,如同庄周和吕梁那样超脱,不受后浪牵绊。最后,诗人以吴侬八月观潮的场景作结,强调画中水势的生动与震撼,并感谢曹仁熙在画中捕捉到了“甓社珠”般的璀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曹仁熙画作的深度鉴赏,以及对艺术与自然、个体与宇宙关系的哲思。
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沈沈。
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他日闻更直,中宵属所钦。
声华大国宝,夙夜近臣心。
逸兴乘高阁,雄飞在禁林。
宁思窃抃者,情发为知音。
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
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上一条如白练。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
卧闻嵩山钟,振衣步蹊樾。
槁叶零宿雨,新鸿叫晴月。
物改兴心换,夜凉清机发。
昔事潘镇人,北岑采薇蕨。
倚岩顾我笑,谓我有仙骨。
铭德在青春,徇禄去玄发。
悔往自昭洗,练形归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