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未刬草之丹霞。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未刬草之丹霞。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表明隐士每天都在修行,若有一天不这样做,内心就会觉得有无数的事情如同乱麻一般无法理清。这强调了他对精神修炼的执着和坚持。
"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指的是隐士坐在蒲团(一种冥想时坐的垫子)上,手持乌木制成的拐杖,这是他追求精神中正、想要超脱世俗羁绊的心愿。
"不耽钱之庞老,未刬草之丹霞"则形象地描写隐士远离尘世的金钱纠缠和名利场。这里的“庞老”指的是因贪图金钱而变得年迈的人,“丹霞”则是未经人工修饰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清贫自守、不为物欲所动的赞赏。
"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中的“幅巾紫裰”是指隐士的衣着,这里的“春颜”则暗示了他的面容依旧保持着生机和宁静。诗人提到“已见山云埋秋槎”,这说明隐士已经融入自然之中,甚至连季节变换都能感受到。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当他遇见别人时,不再询问世间的繁琐事务,只是静观自然之美,如同春天里杜鹃鸟啼叫着,花瓣随风飘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合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