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冲破一江风,路转浈阳去不穷。
南陆渐低云影外,西峰半落水声中。
松高恰好宜幽独,壁立何曾碍太空。
识得真山真面目,品题泉石入诗筒。
轻舟冲破一江风,路转浈阳去不穷。
南陆渐低云影外,西峰半落水声中。
松高恰好宜幽独,壁立何曾碍太空。
识得真山真面目,品题泉石入诗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浈阳峡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首联“轻舟冲破一江风,路转浈阳去不穷”,以轻舟破浪前行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航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探索的无尽。诗人通过“冲破”一词,赋予了轻舟以力量与勇气,仿佛在逆风而行中寻找着新的方向。
颔联“南陆渐低云影外,西峰半落水声中”,进一步描绘了浈阳峡的壮丽景色。南陆的逐渐低垂,云影在远处轻轻摇曳,西峰则半隐于水面之中,水声与山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远近、高低、动静巧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美。
颈联“松高恰好宜幽独,壁立何曾碍太空”,诗人通过对松树与峭壁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孤独与自由的向往。松树的高耸与峭壁的直立,既象征了自然界的坚韧与力量,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超脱。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致,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尾联“识得真山真面目,品题泉石入诗筒”,点明了诗人通过亲身经历与感受,真正领略到了自然之美,并将其融入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这里的“识得真山真面目”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品题泉石,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到诗歌中,使得作品不仅仅是对外界景象的记录,更是自我心灵的表达与升华。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浈阳峡的所见所感,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独到感悟。
满载琴书事宦游,皇皇使节重咨诹。
蒲帆风饱三千里,绣斧霜寒十六州。
荆渚行观新德政,越人共忆旧风流。
市桥衰柳难攀折,只拗梅花送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