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哀哀词》
《哀哀词》全文
宋 / 徐积   形式: 古风

哀哀复哀哀,哀哀至此极。

孤儿与慈母,中路忽相失。

恍惚须臾閒,终日不复得。

谁复坐我堂,谁复入我室。

谁复饮儿酒,谁复哺儿食。

儿饥复谁念,儿寒复谁恤。

耳不闻慈语,目不见慈色。

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

行人犹可期,远道犹可追。

天穷地尽处,一日犹可归。

哀哀复哀哀,此去无尽时。

谁言生离别,不知死别离。

君不见人已闭门鸟已栖,黄昏冢畔孤儿啼。

(0)
鉴赏

这首《哀哀词》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孤儿与慈母分离后的悲痛场景。诗中的孤儿与慈母在旅途中意外失散,从此母子间只能通过回忆和想象维持联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孤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以及失去母亲后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哀哀复哀哀,哀哀至此极。” 开篇即以强烈的哀伤情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达了孤儿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痛苦。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孤儿在失去母亲后,再也无法听到母亲的声音,无法见到母亲的面容,仿佛与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如同行人在日复一日的远行中渐行渐远。

“谁复坐我堂,谁复入我室。谁复饮儿酒,谁复哺儿食。” 这几句诗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孤儿在失去母亲后的孤独与无助,无人再为他准备食物,无人再为他提供庇护之所,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儿饥复谁念,儿寒复谁恤。” 进一步描绘了孤儿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无人关心他的饥饿与寒冷,无人给予他温暖与关怀。

“耳不闻慈语,目不见慈色。” 通过感官的剥夺,进一步强化了孤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失去母亲后内心的空虚与痛苦。

“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行人犹可期,远道犹可追。” 这里将孤儿的处境比作行路人,虽然距离遥远,但尚有希望回到故乡,而孤儿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绝望。

“哀哀复哀哀,此去无尽时。” 最后两句诗再次强调了孤儿的悲痛与无助,这种痛苦似乎没有尽头,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哀婉的笔调,深刻地揭示了孤儿与慈母分离后的悲惨命运,以及孤儿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通过对比生离与死别,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孤儿命运的深切同情。

作者介绍
徐积

徐积
朝代:宋   字:仲车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生辰:1028—1103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陈冷庵佥宪见寄·其三

五十四年居海滨,偷将水月洗心尘。

今朝偶得西江使,溟海犹堪把赠人。

(0)

杂兴·其二

倚槛才看一两花,不堪终日雨斜斜。

先生已结僧趺坐,还与人间管岁华。

(0)

题高瑨诗集

神交倾盖上,心远著诗时。

无由向人道,人亦岂能知。

(0)

送黄希颜之太平推官

有官五马后,无官百揆前。

不将前后看,须著有无言。

(0)

西良容伦馈荔枝非桂州本色戏以是诗

口溢桂州浆,眼定西良色。

我是荔枝仙,何人解漫得。

(0)

与诸友夜过贞节桥

人影荒桥下,虫声满月中。

连翩双大袖,聊得飐溪风。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