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利日以众,生利口以微。
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满疑。
客从故乡来,欲语先涕洟。
小民勤四体,未赡八口饥。
兵火所摧残,敲剥及膏脂。
重以灾疫继,道路皆积尸。
回视显宦辈,累累拥金赀。
富者力兼并,贫者无立锥。
物穷有必反,勿谓彼蚩蚩。
吾亦游食徒,内愧当语谁。
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
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
分利日以众,生利口以微。
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满疑。
客从故乡来,欲语先涕洟。
小民勤四体,未赡八口饥。
兵火所摧残,敲剥及膏脂。
重以灾疫继,道路皆积尸。
回视显宦辈,累累拥金赀。
富者力兼并,贫者无立锥。
物穷有必反,勿谓彼蚩蚩。
吾亦游食徒,内愧当语谁。
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
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
这首清代诗人郭曾炘的《杂诗(其五)》描绘了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诗中,诗人揭示了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指出富人通过兼并日益壮大,而穷人则生活艰难,连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战乱和灾害使得民生凋敝,路边可见饿殍,与权贵们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慨自己身为游食之徒,内心充满愧疚,只能感叹世事不公,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诗中“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形象地展示了诗人自身的贫困,最后以“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质问社会的富裕为何未能惠及大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整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沙头寒声入芦苇,沙际暝烟湿微雨。
疏花明在树梢头,吟身卧在船蓬底。
相看一笑大江横,白鸟不飞天似水。
逃禅英骨閟九原,褚郎有神呼得起。
倔强横枝不受屈,玲珑孤标净如洗。
春风满面吹不开,冰雪满身冻不死。
岁寒心事谁得知,大似和山隐君子。
我有扁舟蓑笠盟,落在吴头并楚尾。
挑灯今夜不成眠,免得相寻来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