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
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
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
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
犹向茅檐话玉堂,挥毫已秃尚词章。
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
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
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
此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赏菊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情感交流。诗人刘绎在秋日九月,于壶园中与同人相聚,共赏菊花,彼此以诗相赠,形成了诗的对唱与迭和。诗中不仅展现了文人们挥毫泼墨、探讨学问的场景,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与相互激励的精神。
“犹向茅檐话玉堂”,诗人以“茅檐”与“玉堂”形成对比,既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又暗含了对文人雅士追求高洁品质的赞美。“挥毫已秃尚词章”,形象地描绘了文人勤奋创作的情景,即使笔尖已秃,仍不减其对文学的热情与执着。“地如栗里人同隐,诗到涪翁老更强”,通过类比古代隐士与诗人,强调了文人之间的精神共鸣与艺术传承。“雾里看花还作客,床头有酒且称觞”,描绘了文人在朦胧诗意中畅饮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享受。“南楼高咏多豪兴,东壁图书起夜光”,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文人聚会时的豪情与智慧的光芒,展现了他们对文学与文化的热爱与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