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乱杨花,豆圆梅子,帘前渐觉消春意。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
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
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
雪乱杨花,豆圆梅子,帘前渐觉消春意。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
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
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
这首《踏莎行》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
首句“雪乱杨花,豆圆梅子”,以“雪”喻杨花之白,“豆圆”形容梅子之小,通过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巧妙地将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帘前渐觉消春意”一句,点明了季节更迭,春意逐渐消逝,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东风以情感,既表达了春风的到来,也预示了春天即将离去,引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接下来的几句“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通过“迟日”、“晴花”、“游丝”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春末的景色,阳光透过窗帘,照在地上的花朵随风飘落,细长的蜘蛛丝轻轻拂过行人的衣袖,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诗意,让人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哀愁与不舍。
最后,“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平桥上流淌着绿色的溪水,映衬着红色的花瓣,夕阳下黄莺的鸣叫声似乎也沉浸在黄昏的醉意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通过“醉”字,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浪漫而略带感伤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鸟哢声声入管弦。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