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人游塞》
《送人游塞》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0)
注释
槐柳:槐树和柳树,指代野外常见的树木。
野桥:野外的桥梁。
行尘:行走时扬起的尘土。
暗马前:使马前的视线变得模糊。
秋风:秋季的风。
汉地:中原地区,古代汉族人主要居住的地方。
客路:旅人的道路,此处指作者行进的路线。
胡天:古代对北方和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这里指非中原地区。
雁聚:大雁聚集在一起。
河流浊:河水因泥沙等而显得浑浊。
羊群:一群羊。
碛草膻:沙漠或沙石地带的草,带有羊膻味。
那堪:怎能忍受。
陇头宿:在陇山一带过夜,陇山位于中国西北,常指代边远艰苦之地。
乡梦:思乡的梦。
逐潺湲:随着水流声渐渐远去,潺湲形容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翻译
在槐树和柳树围绕的野外桥边,前行的马匹前尘土飞扬,遮蔽了视线。
秋风吹过中原大地,我行进的道路却深入了胡人的疆域。
大雁聚集在浑浊的河流旁,羊群在砂石草地上散发着腥膻味。
怎能忍受在陇山头过夜的孤寂,思乡的梦随着潺潺流水飘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边塞地区的行旅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壮丽山河的无限赞美。诗中的意境雄浑开阔,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首句“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槐柳树下,是一处悠闲的自然之境,但行人匆匆,尘土飞扬,显露出一种急促的离别情景。

接着,“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诗人的视角突然开阔,秋风是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境遇的变迁。汉地与胡天,则是文化和地理上的对比,暗示了朋友即将踏上的一段长途旅行。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中,雁是大自然中的游子,其聚集也许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河流浊者,是水质不清,也可能隐喻着朋友将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而羊群则给人以平和安详之感,但碛(一种边塞地形)上的草膻(羊粪)却又透露出一丝荒凉。

最后,“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中,“那堪”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远行的担忧和不舍。陇头,即边塞之地,是军事要冲,也是古代游子离别之处。那里的宿营,不仅有着严寒,更蕴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而“乡梦逐潺湲”则深化了这种情感,潺湲可能指的是远方的小溪流水,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虑和对朋友安危的挂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它也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阔风光,以及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感。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即事·其一

窗外梧桐树,霜风特地吹。

莫轻初下叶,长别所生枝。

便有青葱见,应无岁月追。

先人移得汝,吾鬓复如丝。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四十九

小伞障羞去复回,蒋山寺里看花开。

摩挲拄杖君随我,遮莫松间喝道来。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三十九

白鹭洲前白鹭飞,人间还阅几斜晖。

春风不与苏郎便,浩荡沧溟一舸归。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三○

旋结穹庐作露亭,疏枝阑入更轻盈。

今年客思撩人甚,欲共梅花笑不成。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三九

山南山北冢累累,僧寺多承旧宅基。

兴废相仍真若此,死生常事不须悲。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九

始见拖金复散丝,风吹雨打一枝枝。

灵和殿前好杨柳,争如张绪少年时。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