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客夜》
《客夜》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0)
注释
著:入睡。
明:天亮。
残月:将落之月。
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谋生之计。
拙:拙劣。
途穷:旅途困窘。
仗友生:靠朋友。
悉:知悉。
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翻译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泊异乡、夜不能寐的孤独感受。"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难以入睡,并且对秋天的长久感到无奈。"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则是夜晚景象的描绘,窗帘下的残月和枕边传来的遥远江声,都在营造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氛围。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的困顿处境:"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窘迫,没有财物,又不得不依靠朋友才能度日。"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则透露出家中的挂念,老妻的书信虽然频繁,但诗人依旧无法回去,这种无力回家的痛苦和对家庭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生活困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归宿的深切渴望。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子益教授再用韵赋弈有审机从谏之诲某复和呈·其三

才分虽殊学可能,譬如泰华立曾曾。

居高视广心逾远,下视群峰如豆镫。

(0)

再次沧江韵·其二

野迥江空云意閒,清风唤客度东关。

掺掺竹柏青垂地,炯炯宾朋玉立山。

酒为心知一开口,话逢理到两舒颜。

啸吟风月江头路,此意羲皇向上还。

(0)

永康道中·其一

涨渌无风影自摇,芡花生刺藕花娇。

山禽不记春归去,深树一声婆饼焦。

(0)

梦中亦役役

半夜群动息,五更百梦残。

天鸡啼一声,万枕不遑安。

一日一百刻,能得几刻閒。

当其閒睡时,作梦更多端。

穷者梦富贵,达者梦神仙。

梦中亦役役,人生良鲜欢。

(0)

次韵梅花

百花看遍莫如梅,更向群芳缺际开。

寒冷怕行门外路,为渠踏雪过山来。

(0)

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隐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曾景建作记俾仆赋诗

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

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

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

百花洲上万垂杨,白鸥群里歌沧浪。

故人心事孺子高,故人诗句今陈陶。

短衣饭牛不逢尧,何如绣鞍上著锦宫袍。

瓦盆对客酌松醪,何如紫霞觞泛碧葡萄。

豆萁然火度寒宵,何如玉堂夜照金莲膏。

吟成秃笔写芭蕉,何如沉香亭北醉挥毫。

再三问君君不对,目送飞鸿楚天外。

细读山中招隐篇,超然意与烟霞会。

照影湖边双鬓皓,此计知之悔不早。

三椽可办愿卜邻,荷锸相随种瑶草。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