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月十三日雪》
《十一月十三日雪》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

误认屋瓦鸣,更愿闻雪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yuèshísānxuě
sòng / zhé

nánfāngshuāngduōsuīhánxuězuò

běiguīsānniánxuěsānluò

tiánzàichéng西màigǎnxiánbáo

jīnniánchénsòngzāishuǐhàngèngwèinüè

rénzhúshúnánquè

hánsuīhuànshàngshěngyánlào

fēihuángzuóguòzhǒngbiànbēiluò

chūnyángbǎizhìnàoruòcánshēng

xuěliúzhōngquánjìnyuè

měizāifēngniánxiángdàiyánhuǒzhuó

érzūnjiǔduìtóngzhuó

rènmínggèngyuànwénxuějiǎo

注释
霜露:寒冷的露水。
寒雪:寒冷的雪。
北归:从南方返回北方。
陈宋:古代地名,泛指灾区。
闭籴:囤积粮食不卖。
盐酪:盐和奶酪,代指食物。
飞蝗:害虫,成群的蝗虫。
闹若蚕生箔:形容春天生机勃勃,如蚕宝宝在箔上忙碌。
丰年祥:丰收的吉祥景象。
雪脚:雪花落地的样子,引申为雪落的声音。
翻译
南方霜露频繁,即使寒冷也不会降雪。
就算回到北方又能怎样喜悦?因为三年来雪落三次。
我的田地在城西,我不怕收成微薄。
今年陈宋两地遭受灾害,水涝旱灾交替折磨。
囤积粮食是不仁义的,等待庄稼成熟难以拒绝。
虽然饥饿和寒冷是我的困扰,但至少还能省下一些盐和奶酪。
飞蝗昨日掠过田野,遗留的种子遍布池塘。
春天阳光明媚,热闹如蚕宝宝在箔上蠕动。
如果能下雪,雨水滋润土地,泉水中的鱼儿都能欢快跳跃。
丰收的景象多么美好,无需烈火也能显现。
唤来孩子备好酒,与妻子共享这一时刻。
误以为屋顶瓦片作响,其实更期待听到雪落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十一月十三日雪》,描绘了南方冬季虽霜露频繁但无大雪的景象,与北方三年来连续降雪形成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田地的关心,担忧陈宋两地的水旱灾害导致粮食短缺,指出官府闭籴(禁止粮食交易)的不仁,同时庆幸自家收成尚可,不必过于忧虑饥寒。飞蝗过后留下的种子在春天阳光下生长,预示丰收,诗人期待瑞雪降临以助丰年。最后,诗人与家人共饮,倾听屋瓦声,期盼雪落的声音,充满了对丰收和家庭团聚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丰收的期盼。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戏王子和

豪华相陵豆粥石,坐上珊瑚碎三尺。

那知萧条洙泗间,灶火不星连七日。

我生不复饯文穷,醉眼从来四海空。

一饱便令百忧失,三合红陈等万钟。

君家况有柳枝弱,客恶不容主人恶。

造门果腹姑置之,杜陵寒眼凭君廓。

(0)

谢吕友善见和

扶筇西去谩寻春,独学无人沐且熏。

便欲问津从桀溺,当时折槛愧朱云。

阴霾满目凭谁扫,芳草连空未易耘。

家学定须兴尚父,威声一振九夷闻。

(0)

送衡山琴画张道士二首·其二

满空烟雨澹模糊,三尺霜缣老墨枯。

不敢问君求别景,请描七十二峰图。

(0)

句·其七

冻雪寒梅双蜡屐,澄江明月一竿丝。

(0)

泗州山

大石小石皆罗列,造化安排非人设。

覆者如轩深者洞,方者如屏平者席。

可以安尊罍,可以横琴瑟。

天边乌兔眼前飞,海上波澜掌中白。

(0)

句·其二十二

村重晚笛吹遥岭,渔舍寒罾晒夕阳。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