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
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
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
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
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
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
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
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
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
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
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
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
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
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
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
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
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
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
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
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
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
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
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
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
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
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
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
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与其幼小孩子被迫分离的情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母子间深沉的爱意和别离的悲痛。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却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力量。
开篇“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设置了一种行旅途中偶遇哀声的场景,使读者立刻投入到一种情感共鸣之中。“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则点明了哭泣者的身份和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一段被丈夫遗弃的母亲与其孩子的离别。
接下来的“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表达了一种由长久的相守到突如其来的分离,感情的转变之痛苦。紧接着的“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则从母亲角度出发,强调了自己虽然不值得同情,但对孩子的爱却是如此真挚。
在“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一句中,“哌哌”的声音形象化地表达了小儿啼泣的声音,而“弃去”二字则深刻揭示了丈夫对家庭的冷酷无情。随后的“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进一步强调了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和爱,以及这种依赖在被迫分离后带来的巨大痛苦。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则是对孩子未能完全理解离别之痛的无奈表达。紧接着的“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描绘了母亲在分手时,对孩子的最后关怀以及两人共同的悲伤。
诗歌的后半部分“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则从家庭关系的断裂转向对未来担忧,母亲对于孩子将来的关心和担忧显得尤为沉重。
最后,“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一段,不仅是对孩子成长的期待,也是对丈夫不负责任行为的控诉和悲哀。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则以一种淡淡的忧伤结束了整首诗,表达了母子分离后的无尽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情感描绘和朴实的话语,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人性世界,展现了古代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脆弱与坚强,以及母爱无边的主题。
塞山幻戏何尔奇,白棉弥谷乾闼移。
履高若低隐乍现,障近成远东疑西。
城郭台观举彷佛,蜃楼海市非人为。
或如王母降玉辇,或如木公驻葆旗。
张公五里裴三里,鸴鸠何异榆枋枝。
日中雰郁倏归岫,千岩万岭明偨池。
旋觉皮衣著体暖,生风耳后花骢驰。
偏伍弥缝有节制,曾无一骑隍中迷。
南人行船北人马,有能不能难强其。
肩舆得得来翰苑,纵观卒愕相嗟咨。
尔亦何必相嗟咨,为吾走笔为新诗。
陇西成纪世受射,将军猿臂艺独精。
折关格兽不旋踵,击空鞲脱如苍鹰。
百骑往驰射雕者,丐奴忽陈阴山下。
军士前前莫还走,示閒翻令皆下马。
亭尉不识故将军,小人常态安足论。
一朝北平得权势,脩怨斩尉殊伤仁。
更复坑降逮八百,冥冥应受神鬼责。
不须王朔始知然,只合终身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