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种候水田早,黍稻高低物土分。
廿里官街尘不起,又看四宇布春云。
旱田种候水田早,黍稻高低物土分。
廿里官街尘不起,又看四宇布春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蓟州道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首句“旱田种候水田早”,生动地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季节性特点。旱田需要等待雨水降临才能播种,而水田则需提前准备,体现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利用。这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技术要求,也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次句“黍稻高低物土分”,进一步展示了农田景观的层次感。黍与稻作为主要农作物,高低错落,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暗示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一句通过植物的高度差异,巧妙地表现了土地的多样性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第三句“廿里官街尘不起”,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官道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尘埃不扬,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之中。这不仅赞美了道路的整洁,更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和治理能力的认可,以及对和谐社会环境的向往。
最后一句“又看四宇布春云”,将视角从地面提升至天空,以春云的布满象征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景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对社会繁荣、国家昌盛的美好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