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果何为,辄作塞外游。
立马南天门,群山郁纠缪。
风吹冒谷云,败絮拥破褠。
日光漏其间,金碧乱我眸。
黑者黑如䃜,赤者赤似髹。
数峰忽雪白,宛以粉笔钩。
此理不可识,冈峦浩难收。
化为曲江涛,万马奔涛头。
阴阳互追蹴,向背纷杂糅。
使当作此画,皴法何处求。
方知倪黄辈,足不踏九州。
只写江南山,水墨森清秋。
但言江山好,未睹行役忧。
宁知点点烟,中有万古愁。
天低落日大,客与孤鸦投。
吾今果何为,辄作塞外游。
立马南天门,群山郁纠缪。
风吹冒谷云,败絮拥破褠。
日光漏其间,金碧乱我眸。
黑者黑如䃜,赤者赤似髹。
数峰忽雪白,宛以粉笔钩。
此理不可识,冈峦浩难收。
化为曲江涛,万马奔涛头。
阴阳互追蹴,向背纷杂糅。
使当作此画,皴法何处求。
方知倪黄辈,足不踏九州。
只写江南山,水墨森清秋。
但言江山好,未睹行役忧。
宁知点点烟,中有万古愁。
天低落日大,客与孤鸦投。
这首清代诗人王芑孙的《出塞》描绘了诗人远赴塞外的所见所感。首句“吾今果何为,辄作塞外游”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疑问和决心,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意味。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立马南天门,群山郁纠缪”展现了壮丽的山川景色,山势险峻,云雾缭绕。“风吹冒谷云,败絮拥破褠”则运用比喻,描绘风起云涌的自然景象,以及旅途中衣衫单薄的困苦。
“日光漏其间,金碧乱我眸”写出阳光穿透云层的明亮,而山色斑斓,令人眼花缭乱。“黑者黑如䃜,赤者赤似髹”进一步细致描绘了色彩对比,突显山势的层次和立体感。
“数峰忽雪白,宛以粉笔钩”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雪山比作用粉笔勾勒的画卷,展现出变化多端的自然之美。“此理不可识,冈峦浩难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无尽变幻的惊叹和难以穷尽的感慨。
最后,“化为曲江涛,万马奔涛头”将山势比作江涛,形象地展示了其磅礴气势,而“阴阳互追蹴,向背纷杂糅”则揭示了光影交错的动态美。诗人感叹若要描绘此景,恐怕连绘画技法也难以穷尽。
全诗以个人的行役经历,寓言山水之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江南山水的怀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栖鸟向前林,暝色生寒芜。
孤舟去不息,众感非一途。
川程方浩淼,离思方郁纡。
转枕眼未熟,拥衾泪已濡。
窘然风水上,寝食疲朝晡。
心想洞房夜,知君还向隅。
若耶溪畔云门僧,夜闲燕坐听真乘。
莲花秘偈药草喻,二师身住口不住。
凿井求泉会到源,闭门避火终迷路。
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
清泠霜磬有时动,寂历空堂宜夜深。
向来不寐何所事,一念才生百虑息。
风翻乱叶林有声,雪映闲庭月无色。
玄关密迹难可思,醒人悟兮醉人疑。
衣中系宝觉者谁,临川内史字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