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吊瑞新和尚》,表达了对瑞新和尚的哀悼之情。首句“示化何悲戚”描绘了瑞新和尚在世时的悲苦形象,可能是在以身说法中展现出深深的悲悯。次句“俱焚只衲衣”则暗示了和尚的遗物被焚烧,象征其生命的消逝。
第三句“已随原火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毁灭,而“空见野云飞”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寂寥和空荡,寄托了诗人对僧人离世后的怀念。第五句“写影谁方丈”暗示瑞新的身影已经消失,只有他的影子留在方丈室中,显得孤独无依。
最后一句“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回忆起和尚生前的往事,特别是他渡江时携带的法器——钵,如今只剩下弟子将其带回,表达了对和尚身后无人继承佛法的感慨,以及对弟子独自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地追忆了瑞新和尚的一生,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佛教传承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