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催人急放舟,舟中儿女泪交流。
淮南渐远波声小,犹见扬州望火楼。
丞相催人急放舟,舟中儿女泪交流。
淮南渐远波声小,犹见扬州望火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动荡、百姓离乱的画面。丞相在这里代表着政府的权威,催促人们迅速上船逃难,显示出一种迫切和紧急的情势。舟中儿女泪交流,则透露出民间的悲苦与无奈,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淮南渐远波声小,表明随着距离的拉开,那淮河两岸的战乱之声也逐渐变小,但这种平静是相对的,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于故土的留恋。"犹见扬州望火楼"一句,通过望见远处的火楼(可能是烽火台),增添了一种遥远的忧虑和对战乱未息的预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通过对比手法,将急迫的逃离与渐行渐远的战争声响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时代下民众苦难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和对于动荡时世的无力感。
是真是假,谁相描画。似我似谁,莫入思惟。
地方成矩,天圆自规。
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疏林沾野雪,古涧湛秋光。
锦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