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寿凌空紫气森,九陵宫殿倚苍岑。
银山北望烟霞迥,玉带东来翠黛深。
复道日晴香篆袅,寝园风起柏摇阴。
鼎湖龙去云犹在,长护瑶台万树林。
天寿凌空紫气森,九陵宫殿倚苍岑。
银山北望烟霞迥,玉带东来翠黛深。
复道日晴香篆袅,寝园风起柏摇阴。
鼎湖龙去云犹在,长护瑶台万树林。
这首诗描绘了天寿山陵墓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首联“天寿凌空紫气森,九陵宫殿倚苍岑”以“紫气森”和“九陵宫殿”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氛,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转。接着,“银山北望烟霞迥,玉带东来翠黛深”两句,运用了银山与玉带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脉与河流的壮美,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复道日晴香篆袅,寝园风起柏摇阴”则进一步渲染了陵墓的肃穆与静谧,阳光下的复道上香烟缭绕,寝园中微风吹过,柏树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最后,“鼎湖龙去云犹在,长护瑶台万树林”以“鼎湖龙去”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云犹在”和“长护瑶台”则寄托了对永恒与守护的向往,整个画面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天寿山陵墓的宏伟与美丽,也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自然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熙宁岁丙辰,海内厄安石。
庆元岁丙辰,伪学禁如织。
宝祐复丙辰,衣冠堕荆棘。
龙蛇数云恶,郑玄炳先识。
诸生不齰舌,投荒诚予职。
鸺鹠号屋头,鼯鼠搅床侧。
云集肤已粟,日出汗欲赤。
瘴疠半南州,可轩靠神力。
所寓乃略同,苍苔共岑寂。
丙辰自丙辰,焚香且读易。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
帘卷疏星门户悄,隐隐严城钟鼓。
空街烟暝半开,斜日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
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
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沈炷。
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
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
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
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招壮士,增王旅。
漕廪粟,资淮浦。济江南嘉绩,久闻当宁。
明弼堂前山满眼,来鸿庭后花无数。
看召环、即到寿星边,朝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