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
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
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
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招壮士,增王旅。
漕廪粟,资淮浦。济江南嘉绩,久闻当宁。
明弼堂前山满眼,来鸿庭后花无数。
看召环、即到寿星边,朝明主。
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
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
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
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招壮士,增王旅。
漕廪粟,资淮浦。济江南嘉绩,久闻当宁。
明弼堂前山满眼,来鸿庭后花无数。
看召环、即到寿星边,朝明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夜半时分,天风轻拂,玉佩相击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列仙初次降临人间。同时,这也是人间六月时节,树叶蓬勃,正是植物繁茂之时。诗人收到黄纸书信,惊喜交加,又看到了旧日青毡,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怀念。
诗中提到的“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以及对未来行程的憧憬。接着,“招壮士,增王旅。漕廪粟,资淮浦”几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壮士征召、军队补充以及运输粮食等实际行动的描述。
“济江南嘉绩,久闻当宁”一句,表明了对江南地区丰收成果的赞美,以及对和平安宁局面的期待。最后,“明弼堂前山满眼,来鸿庭后花无数”两句,描绘了一派繁华盛景,而“看召环、即到寿星边,朝明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的尊崇和急切希望觐见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点滴回忆和未来憧憬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