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
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
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这两句诗出自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的《越州歌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反映了当时官员贪污横行、国政腐败的现象。
"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朝廷内外官员纷纷上书、直言时弊的情景,表面上的忠言背后却是对国家危害的漠视和明显的忽略。
"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这里则具体指出了朝中官员不仅公然违法,而且在分配到国有土地(公田)之后,还私自占据更多的土地进行个人牟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贪污行为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整首诗通过对官员行径的揭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腐败现象深切的批判。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力度,用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社会批评精神。
胜日来良朋,相招出茅屋。
壮观穷名山,所历清心目。
山人白云端,苍翠罗脩竹。
鹤发笑相逢,坐谈此君熟。
苔径递幽阴,轩楹净如玉。
尘虑蝉已蜕,道心露新沐。
主宾偶一契,题诗惬素欲。
徘徊话别迟,夤缘看未足。
归卧梅窗云,馀兴犹可掬。
何当载酒来,重寻咏淇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