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感·其二》
《自感·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

虽然失丑衰,将恐日疏薄。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0)
翻译
我并不嫌弃胡须变白,不知为何它自己会脱落。
尽管容貌不再俊美,但我担心与人的关系日渐疏远。
世间万物无一不衰老,就像秋天竹笋壳般逐年脱落。
我自身忧虑重重,微小的事情也无法再关心。
注释
嫌:嫌弃。
髭:胡须。
白:变白。
何自:为何。
失丑:失去青春美貌。
衰:衰老。
疏薄:关系疏远。
有生:世间万物。
无不:无一不。
老:衰老。
岁事:岁月之事。
看:比喻观察。
秋箨:秋天的竹笋壳。
一身:自身。
忧已大:忧虑重重。
毫发:微小的事物。
度:关心,度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自感(其二)》,诗人以自我感受为题,表达了对衰老的坦然接受与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首句“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直接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白须不再乌黑的自然现象并不介意,暗示了岁月无情流逝的现实。接着,“虽然失丑衰,将恐日疏薄”表达了对自己容貌衰老的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可能因年龄增长而日渐疏远的担忧。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运用比喻,将人的生命比作秋天竹笋壳(箨)的脱落,寓意生命的自然规律和事物新陈代谢。最后两句“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诗人感慨自身忧虑重重,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无法再详细计量,体现了人生的沉重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个人的细微体验,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沧桑,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访雍门村

落日彭城上,秋原多古人。

有怀孟尝客,言访雍门村。

飒飒风动树,悠悠樵负薪。

焉知墓中骨,气压东西秦。

无弦发哀弹,千载声如闻。

寄谢弹铗子,三窟徒纷纭。

(0)

旅宿安陵答李柱石

客路缘花病,愁人雨正多。

相思一夜梦,明月半床过。

(0)

张司寇坠马伤臂几折幸得良医复完索诗称贺为赋二章·其一

骤马天街一蹶中,险将折臂兆三公。

翻身学士疑成瓦,擎掌仙人不是铜。

漫笑庄生虚攫右,早夸杜老妙书空。

断碑半截浑难补,天遣重完赖国工。

(0)

杂诗·其二

兰蕙生山下,背日吐奇芳。

不如山上苗,欣欣向太阳。

我游盛明时,奋足思腾骧。

既阻青云兴,凄凄心永伤。

尚思回神龙,九阴扬烛光。

(0)

杂咏·其二

东坡《和陶》作,才力本富有。

满抱不合时,知能似陶否。

羲皇以上人,达者得尚友。

净心无物役,真气托杯酒。

杳杳源际花,迢迢宅边柳。

云龙非我期,枝麃庶为偶。

(0)

德州道上留别石幢伯兄·其一

料峭寒如此,邮签百二余。

弟兄一分袂,琴剑各轻车。

强制杨朱泪,愁沈殷羡书。

团圆问明月,奚事照离居。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