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湖海老元龙,不肯函书问子公。
蓬鬓此来真潦倒,荷衣久已倦迎逢。
春风期集几年梦,夜醉比邻一笑同。
已洗从前筝笛耳,岂堪奉缶杂倕钟。
半生湖海老元龙,不肯函书问子公。
蓬鬓此来真潦倒,荷衣久已倦迎逢。
春风期集几年梦,夜醉比邻一笑同。
已洗从前筝笛耳,岂堪奉缶杂倕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赵同年赠示进退格(其一)》。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非常有特色,我们来逐行分析。
"半生湖海老元龙,不肯函书问子公。"
这里的“元龙”是对朋友的尊称,意味着他已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而“不肯函书问子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信往来的一种态度,或许是在强调一种超越世俗联系的精神境界。
"蓬鬓此来真潦倒,荷衣久已倦迎逢。"
“蓬鬓”指的是头发杂乱,“潦倒”则形容一种不加修饰、自然而然的状态。“荷衣”意指衣衫上沾染了荷花的清香,而“倦迎逢”则表达了一种对人世间往来的疲惫感受。
"春风期集几年梦,夜醉比邻一笑同。"
这里的“春风期集”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春天里所积累的情感和体验,而“几年梦”则是在表达这些情感和体验如同一场长久的梦境。“夜醉比邻一笑同”,则描绘了诗人与邻里之间在酒酣胸热之际的一种心灵相通。
"已洗从前筝笛耳,岂堪奉缶杂倕钟。"
“筝笛耳”可能指的是过去的音乐和欢乐,而“已洗”则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脱了那些世俗的享受。“奉缶杂倕钟”则是在表达对现实生活中种种喧嚣与纷扰的一种不忍耐心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