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表达了对古籍学问尤其是《春秋》经典深入研究和传承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知识和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对学术探索的执着追求。
“奏篇久矣彻凝旒,谁信栖栖负笈游。”开篇即描绘出一位学者深夜研读古籍的情景。"奏篇"指的是长时间阅读文献,而"彻凝旒"则形容书卷之中积累的智慧如同浓厚的酒,需要慢慢品味。"谁信栖栖负笈游"表达了对于学问不仅要勤于探索,而且还需持之以恒的态度。
“新义书之于简策,微辞知我者春秋。”这里讲述的是作者对《春秋》经典有着新的理解和见解,并将这些思考记录下来。"简策"是古代用于记事或写字的工具,而"微辞"则指的是深奥难懂的言辞,表明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人能够领会到《春秋》的精髓。
“即今未劝迩英讲,他日应烦掌故求。”诗人表示自己目前还没有机会去宣扬这些学问,但期望将来能有机会向他人传授,并希望后来者能够继续探索和发掘历史的宝贵财富。
“历数先儒多晚达,前孙明复后康侯。”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诸多贤士学者的敬仰,他们虽然在世时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们的智慧和成就最终会被历史所肯定。"晚达"指的是后来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前孙明复后康侯"则是用古代名人的例子,来说明学问的价值有时需要时间去证明。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的深入研究和传承,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对历史知识和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感。
一种篱边未满丛,瓣香含雨叶含风。
游丝惹地牵黄蝶,细雨临阶缀玉虫。
满院旃檀春欲暮,印池罗縠夜将空。
行人幸与凭阑会,尽有光华付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