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送行台出县门,不辞携酒到山根。
竹阴正入支公寺,树色遥连主簿村。
潮啮新沙知废路,水舂机碓隔荒垣。
望中一簇峰峦秀,问是乡名古夹源。
为送行台出县门,不辞携酒到山根。
竹阴正入支公寺,树色遥连主簿村。
潮啮新沙知废路,水舂机碓隔荒垣。
望中一簇峰峦秀,问是乡名古夹源。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归途有作》描绘了诗人出行送别后,独自漫步山野的情景。首联“为送行台出县门,不辞携酒到山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即使只为送行,也不惜翻山越岭,带着酒意前往。接着,“竹阴正入支公寺,树色遥连主簿村”通过描绘竹林幽深的支公寺和远方主簿村的绿色树色,展现出宁静而偏远的自然风光,富有禅意。
“潮啮新沙知废路,水舂机碓隔荒垣”则借景抒怀,潮水侵蚀的新沙显示出道路的荒废,远处的水碓声隔着破败的墙垣传来,寓示着世事变迁与时光流转。最后,“望中一簇峰峦秀,问是乡名古夹源”以峰峦之秀收尾,诗人遥望远方,心中疑惑那秀美的峰峦是否就是故乡夹源,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行为引,通过描绘沿途景色,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恋,情感真挚,画面生动。
迟日融和,乍雨歇东郊,嫩草凝碧。
紫燕双飞,海棠相衬,妆点上林春色。黯然望极。
困人天气浑无力。又听得。园苑,数声莺啭柳阴直。
当此暗想,故国繁华,俨然游人,依旧南陌。
院深沈、梨花乱落,那堪如练点衣白。
酒量顿宽洪量窄。
算此情景,除非殢酒狂欢,恣歌沈醉,有谁知得。
云曰归欤。纵垂天曳曳,终反衡庐。
扬州十年一梦,俯仰差殊。
秦碑越殿,悔旧游、作计全疏。
分付与、高怀老尹,管弦丝竹宁无。
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
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
临皋领客,向月边、携酒携鲈。
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