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胜亭》
《绝胜亭》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夜郎秋涨水连空,上有虚亭缥缈中。

山满长天宜落日,江吹旷野作惊风。

爨烟惨淡浮前浦,渔艇纵横逐钓筒。

未省岳阳何似此,应须子细问南公。

(0)
注释
夜郎: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偏远地区。
虚亭:轻盈而隐约可见的亭子。
落日:夕阳。
旷野:空旷的原野。
惊风:突然刮起的大风。
爨烟:炊烟。
渔艇:渔船。
钓筒:钓鱼竿。
岳阳:历史上的岳阳楼,位于湖南。
南公:可能指的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熟悉的南方人士。
翻译
夜晚的郎秋涨水连天,空中有一座虚无的亭子若隐若现。
山峦映照在广阔的天空,夕阳西下更显壮观,江风吹过空旷的田野,仿佛带来一阵阵惊风。
炊烟凄迷地飘荡在河湾,渔舟随意穿梭,追寻着钓鱼的踪迹。
我从未见过岳阳这样的景象,或许应该详细询问南公才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绝胜亭》,描绘了夜郎地区秋天傍晚的景色。首句“夜郎秋涨水连空”展现了秋水上涨,与天际相接的壮丽景象,虚亭则如仙境般悬浮其中,增添了神秘感。接着,“山满长天宜落日”描绘出夕阳映照在连绵群山上的美景,而“江吹旷野作惊风”则写出江风吹过空旷原野带来的动态感,仿佛带来一阵阵凉意。

炊烟在前浦上凄迷地飘荡,渔舟随意穿梭于江面,追逐着钓鱼的踪迹,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渔村的生活气息。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想象岳阳楼的景色,提出疑问:“未省岳阳何似此”,暗示眼前的绝胜亭景色或许不亚于岳阳楼,但具体如何还需向当地的南公询问以求详尽了解。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画卷,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有生活情趣的展现,体现了苏辙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斐园杂咏十一首·其五问景台

蛇蚹与蜩翼,觉有待为烦。

吾爱柴桑老,能为神释言。

(0)

苏元易贻湛用喈彩树牡丹招赏因赋

彩胜贻来自美人,名花宁独擅芳晨。

雕阑绣幕千金夜,魏紫姚黄一树春。

隋苑豪华嗟已故,汉宫灯火喜重新。

赋诗知有清平调,好向君王笛里陈。

(0)

何龙友太史招游西樵不果诗以寄之·其一

幽探曾扣白云扉,此日因君忆翠微。

捣药尚馀啼鸟在,采苓应见羽人归。

泉飘洞口珠千斛,花簇云端锦一围。

珍重握中筇竹杖,恐惊风雨化龙飞。

(0)

闻警答李无核

渔阳突骑正纷纷,一片笳声结阵云。

三辅莫遮南牧马,九门空布内家军。

荒阶露冷闻虫语,绝塞风高过雁群。

欲向金台哭秋草,与君同吊望诸君。

(0)

登瑶石台怀黎惟敬先生兼赠君献

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

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

(0)

杂兴·其八

徘徊衡门下,独处无与邻。

登高望故原,倏已秋非春。

萧艾被崇冈,兰玉蔽荆榛。

岂不怀君子,欲往道无因。

天运既如此,已矣勿复陈。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