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
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
孤峰天半白云连,瑶石山人此学仙。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
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仙境景象,充满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句“孤峰天半白云连”,以孤峰直插云霄,与白云相连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瑶石山人此学仙”一句,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在瑶石山修行求仙之人,进一步强化了仙境的主题。
“书就玉楼知有日,归来华表定何年”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修仙的过程比喻为在玉楼中书写,暗示了修仙之路的艰难与漫长,同时也表达了对修成正果的期待。而“归来华表定何年”则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感慨,以及对仙人生活状态的向往。
“秋高木叶千崖下,雨过溪声万壑传”描绘了秋季的山林景色,落叶满地,溪水潺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味,与前文的修仙主题相呼应。
最后,“怪道石山藏便发,凤毛今日正翩翩”两句,以石山藏宝、凤凰展翅的形象,寓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发现,同时也表达了对黎惟敬先生及君献的赞赏与祝福,希望他们如同凤凰一般,展翅高飞,事业有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境、自然景观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旧痕凄断,是年时携手,虎坊桥畔。
愁护暮鸦,芳树阴阴后堂见。
还踏天街月影,乍忘了、西风冰簟。
谁管他、如叶青衫,弦底玉龙怨。争羡,御香染。
尽夜夜露痕,襟袖难浣。
几时清浅,赢得铜仙泪空满。
重觅剪灯心事,除付与、梦中庭院。
却又怕、寻去也,梦中都换。
兰犹带土,莲不辞泥,怎如伊清绝。
模金镌玉,貌不出、一种肌冰肤雪。
半窗寒日,尽厮守、又过残腊。
却没缘、识面东风,省惹许多蜂蝶。
满城心醉唐花,看水石盆中,曾否因热。
诗人可恼,浪举似、仙子淩波尘袜。
梅兄易谢,纵憔悴、国香休掐。
把蒜头、珍重收培,閒岁依然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