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底开幽径,山根结小楼。
谁知多病苦,自判一生休。
舟著平沙尾,桥横古渡头。
往来皆物役,却扫独无求。
竹底开幽径,山根结小楼。
谁知多病苦,自判一生休。
舟著平沙尾,桥横古渡头。
往来皆物役,却扫独无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选择在竹林之下开辟一条幽静的小径,在山根处筑建小楼,隐居其间。这是一种逃避尘世纷扰、寻求内心平静的行为。诗中的“谁知多病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他选择了“自判一生休”,意味着主动放弃世俗的种种牵绊,向往一种超脱世俗的简单生活。
“舟著平沙尾”、“桥横古渡头”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居住地的地理环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在宁静中停泊,远离尘嚣。
“往来皆物役”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为物所牵制、忙碌不息的生活状态的批评和同情。最后,“却扫独无求”表明诗人虽然身处这样的世界,却能够保持一种清醒的心态,不为外界的诱惑而动摇,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和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和愿望。
我家梁溪上,梦堕江湖州。
块处无与语,谁复为朋俦。
远怀作重阳,置酒临清流。
插花独我少,感物增离忧。
我亦事杯杓,阿宗相献酬。
欲寄一枝菊,川途方阻脩。
肮脏老张镐,寂寞穷黔娄。
古人日已远,此意谁复酬。
墨翟突不黔,仲尼辙环周。
岂为一身计,实怀四海忧。
沮溺但躬耕,吾岂斯人俦。
有酒且径醉,无酒不必求。
凄凉寓僧舍,寂寞坐松轩。
虽辞万钟禄,尚未自灌园。
仲尼犹在陈,我厨晨有烟。
藜羹得一饱,滴露味自研。
寒窗写周易,更咏五千言。
儒生真可笑,饿隐称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