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求仲举,世业鲁遗编。
国士推高第,书生正少年。
三投怀白璧,万选属青钱。
珠勒装行骑,乘风快著鞭。
圣朝求仲举,世业鲁遗编。
国士推高第,书生正少年。
三投怀白璧,万选属青钱。
珠勒装行骑,乘风快著鞭。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一位青年才俊陈景莹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诗中以“圣朝求仲举”开篇,借用了典故,表达了朝廷对贤才的渴求,将陈景莹比作汉代的名士徐稚(字仲举),暗示他具有非凡的才华和品德。
接着,“世业鲁遗编”一句,赞美陈景莹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继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如同孔子后裔所保留的儒家经典一样宝贵。这既是对陈景莹个人背景的肯定,也暗示了他的学术根基深厚。
“国士推高第,书生正少年”则直接点明了陈景莹作为国家之士,正值青春年华,正是施展才华、追求功名的最佳时机。这里不仅赞扬了陈景莹的年轻与才华,也寄托了对他的美好祝愿。
“三投怀白璧,万选属青钱”运用了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陈景莹在科举道路上的努力与期待。白璧象征着陈景莹的才华和高尚品质,而青钱则是科举考试中的选拔标志,意味着陈景莹有望通过层层选拔,获得优异的成绩。
最后,“珠勒装行骑,乘风快著鞭”描绘了陈景莹即将出发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珠勒装饰的马匹,乘风破浪,快速前行,象征着他充满信心、斗志昂扬地踏上科举之路,期待着能够一举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景莹个人背景、才华、志向以及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视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陈景莹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
昔为岫云游,到寺已昏黑。
那知山门外,双松翠交织。
宸题引入胜,云日与绚色。
升阶见娑罗,银杏尤夙识。
踪寻出寺左,石径顿坦直。
有亭夹清湍,丹垩亦新饰。
去都且百里,布施定谁力?
龙子与拜砖,奔走客万亿。
幸先香会至,食宿免见逼。
入梦习泉喧,窥床惜月昃。
能留过中秋,朝夕共探陟。
一年两会近成例,今我来思乃骑岁。
除夕倾谈漏且阑,元旦君先以诗至。
闭门歌哭取自养,瓠落无容岂忘世?
浣花味谏并一炉,日冶万愁铸为字。
迩来此道失浮竞,根本性情害政事。
训词深厚古有闻,未屑雷同况羹沸。
日辉风畅鸟雀喜,想望中兴验春气。
蓍龟自取庶民从,鼗铎何关处士议?
老鸡不晨百无用,啄粟太仓类游戏。
秋风事事可硬差,谭萟还当就吾契。
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
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
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
离合虽偶然,心情逐年异。
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
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