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
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
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
离合虽偶然,心情逐年异。
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
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
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
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
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
离合虽偶然,心情逐年异。
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
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寓斋中的生活片段与内心情感。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对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沈十二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首句“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以车声入题,巧妙地引出友人沈十二的到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两句,直接点明了两人相聚时的活动——谈论诗歌,即使时间已晚,仍不觉疲倦,继续畅谈,体现了他们对诗歌的共同热情和深厚友谊。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描绘了一幅月下绿亭的宁静画面,仿佛梦境一般,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两句,通过回忆与友人在百步廊的往事,进一步深化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态度,认为两者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执着,应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性格的体现。最后,“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多相聚的愿望,以及对严羽(可能是指另一位友人)即将来访的期待,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
钦州命下,太夫人宜有万里之忧。正以不孝跽谢。
太夫人慨然自慰且有义命之诫。
拜违之旦,又戒家人以勿泣为送,直沽舟中韵以记之。
临别慈亲意,分明义割恩。
是非如可辩,得丧岂须论。
在汝须安命,诸孙足应门。
古来轲母训,何必胜斯言。
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
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聊自遣。
君莫怅、广文官冷投闲散。愁眉暂展。
认几点苍山,几枝疏柳,青到看书眼。
篷窗静,小坐横陈万卷。黄童惭未窥见。
嫏嬛福地留清梦,却趁藕花风便。帘半卷。
更补写、添香小影神仙眷。鸣舷去缓。
正弟子携尊,渔郎问字,相望暮云远。
水浅蘋根,霜欹蓼影,画船斜倚孤篷。
幽况凄迷,残尊坐对青峰。
倦游客比秋消瘦,算归期、燕子能同。采芙蓉。
别后相思,寄与西风。
荷香桂子怀前度,弄短桡长笛,镜里烟浓。
栏靠斜阳,罗衣人语楼东。
而今尽入销魂传,悔当初、领略匆匆。柳阴中。
只有寒鸦,替守帘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