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从古城中缓缓步出,心境幽静而又不无忧虑的场景。"閒官閒不尽"表达了一种悠长且无法尽述的情感与时间流逝的状态,而"晓出古城阴"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早晨离开古城的意象,"阴"字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是孤独。
接下来的"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写出了自然界秋天的景象,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的勺形星座,古人常用以观察时间。这里诗人通过斗柄已经低垂接近地平线来暗示夜色已深,而秋虫鸣叫的声响即将充满林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透露出一种岁月更迭、光阴荏苒之感。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故园"指诗人记忆中的旧居,而"三亩宅"则是对家园规模的一种描述,虽不大,但充满了温馨和归属感。"落月"与"几家砧"共同营造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画面,其中"砧"指的是古代用来捣米的工具,其声响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
最后两句"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和归属。"柴桑"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而这里则是对故乡的昵称,"委心"意味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此,这里暗示着诗人对家园深厚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故土亲情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新酒此时熟,故人何日来。
自从金谷别,不见玉山颓。
疏索柳花碗,寂寥荷叶杯。
今冬问毡帐,雪里为谁开。
闲绕洛阳城,无人知姓名。
病乘篮舆出,老著茜衫行。
处处花相引,时时酒一倾。
借君溪阁上,醉咏两三声。
但有闲销日,都无事系怀。
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
树合阴交户,池分水夹阶。
就中今夜好,风月似江淮。
日月天衢仰面看,尚淹池凤滞台鸾。
碧幢千里空移镇,赤笔三年未转官。
别后纵吟终少兴,病来虽饮不多欢。
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