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作》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作》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业重关西继大名,恩深阙下遂高情。

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

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

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

(0)
注释
业重:功绩深厚。
关西:古代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阙下:皇宫或朝廷的代称。
高情:高尚的情操。
祥鳣降伴:象征吉祥的鳣鱼降临陪伴。
趋庭鲤:比喻子孙孝顺有成。
贺燕飞和:象征喜庆的燕子飞翔和鸣。
出谷莺: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范蠡舟中: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后隐退泛舟五湖。
无子弟:没有子弟随行,表示淡泊名利。
疏家席上:疏远的家族聚会中。
欠门生:缺少弟子或学生,表示教书育人的成就。
可怜:可惜。
玉树连桃李:比喻优秀人才众多。
如此会荣:这样的盛会荣耀无比。
翻译
功绩显著在关西地区承继盛名,皇上的深恩使得他在朝中展现出高尚的情操。
吉祥的鳣鱼伴他庭前鲤跃,祝贺的燕子伴随着出谷的莺鸣。
范蠡的舟中没有子弟随行,疏远的家族席位上缺少门生。
可惜那如玉树般的人才聚集,像桃李满天下,自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荣耀场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名为《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作》。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对朋友、亲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业重关西继大名”表达的是对于传承和发扬光大家族声誉的期待与希望。紧接着,“恩深阙下遂高情”则是对恩赐之情的深沉感激,阙下指的是宫殿前的台阶,象征着皇恩浩荡。

“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其中“祥鳣”即吉祥之鸟,“降伴”意味着它的到来带来了好运;而“趋庭鲤”则是一种愿望,希望家中能有如同鲤鱼跃龙门般的成就与荣耀。“贺燕飞和出谷莺”则是在庆祝燕子的归来,并期待它们能够和谐共处,如同诗人对友情、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

“范蠡舟中无子弟,疏家席上欠门生。”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没有子孙后代的遗憾,以及对于未能承欢门庭的失落之感。范蠡是古代贤人,以其孝行著称,这里用来比喻无后。

“可怜玉树连桃李,从古无如此会荣。”这两句则是对眼前美好景象的赞叹,玉树指的是美丽的花木,而“连桃李”则暗示了事业和家庭的繁荣昌盛。最后,“从古无如此会荣”表达了一种难得的喜悦之情,这样的集体荣耀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家族繁衍和社会地位的关切,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愿望的佳作。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送凤阳李太守朝京

龙衮煌煌咫尺天,侍仪双引簉班联。

虞廷共仰明君圣,汉室频夸大守贤。

内宴恩承瑶席醴,宫袍香染玉炉烟。

莺花淮海春三月,五马东风候早还。

(0)

寄万玉麟郡公·其二

淮南千里未还家,五十相将鬓欲华。

夜雨清尊歌伐木,春风彩笔梦生花。

濠梁胜观宸都壮,汝水晴辉客路赊。

矫首天边青鸟使,殷勤有待寄云霞。

(0)

学中与诸公饮酒分韵得晴字

藻頖波光漾午晴,煌煌庠序蔼簪缨。

樽前未觉刘伶醉,席上还推许劭评。

翠釜传庖夸禁脔,银刀斫鲙胜侯鲭。

斯文共际千年运,儗咏菁莪乐太平。

(0)

九月二十七日早祀山川坛风云雷雨师坛随班行礼因过水濂洞而回

衣冠济济肃周旋,坛壝天开祀报虔。

想见神明来惚恍,从知肸蚃格幽玄。

樽罍波湛香浮盎,几俎星陈胙割膻。

忝后陪班同福佑,乘风归觅洞中仙。

(0)

送王运同·其一

万里东流鲸海波,朝家盐赋有常科。

草窝气湿苍烟暗,花?光寒白雪多。

已见神功回造化,还闻宽政蔼声歌。

煌煌使阃看归骑,缥缈天风响佩珂。

(0)

用韵复阎至明

风外游丝着面轻,困人天气半阴晴。

董生早受春秋学,许劭新推月旦评。

阊阖日高天宇阔,蓬莱山近水云明。

看花看柳青春好,莫负东君万古情。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