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平,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
晓凉散策,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
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
树杪翻光,莎庭转影,零乱昆台玉。
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
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
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
世虑难平,天高难问,倚遍阑干曲。
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
这首宋词以晓凉为引,描绘了一幅秋夜月圆图景。"晓凉散策",清晨的凉意伴随着散步,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恨西风不贷,一池残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秋色萧瑟的感慨,西风无情地吹落了池塘边的绿叶。
"谁与冰轮撝玉斧,恰好今宵圆足",运用神话传说,将月亮比作冰轮,比喻其圆满,但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树杪翻光,莎庭转影",月光照亮了树梢和莎草庭院,光影摇曳,增添了静谧而凄美的氛围。
"零乱昆台玉",昆台是仙境,这里借指月光下的景色如仙境般零乱而美好。"荡胸清露,闲须浇下醽醁",诗人让清露洗涤胸怀,借酒浇愁,寻求片刻的宁静。
接下来,词人转向个人情感,"休问湖海飘零,老人心事,似倚岩枯木",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和老去的心境,如同倚靠在岩石上的枯木,坚韧而孤独。"万里亲知应健否,脉脉此情谁属",远方的亲友不知是否安好,这份深情无人可诉。
"世虑难平,天高难问",世事纷扰,难以排解,只能独自倚栏远眺。"倚遍阑干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无尽的期待和失落。最后,他选择随遇而安,"不妨随寓,买园催种松竹",决定在任何环境中都种植松竹,寄托自己的坚韧和高洁之志。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