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大定接明昌,文物风流未渠央。
范揭同声推汉吏,岂知当世有欧阳。
流传大定接明昌,文物风流未渠央。
范揭同声推汉吏,岂知当世有欧阳。
这首诗《论诗绝句四十首(其二十八)》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圭斋”这一笔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
首句“流传大定接明昌”,以“大定”和“明昌”两个历史时期为背景,暗示了诗中所讨论的内容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里的“流传”二字,既指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传承,也暗含了对这些人物及其作品价值的认可与推崇。
次句“文物风流未渠央”,进一步强调了在这些历史时期,文化与艺术的繁荣景象并未达到顶峰,而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这里的“文物风流”不仅指物质文化和艺术的丰富多样,更包含了精神文化的高度发展,体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
接下来,“范揭同声推汉吏”,这句话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赞扬了范晔和揭傒斯两位文学家对汉代官吏的推崇。他们认为,汉代的官吏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上也有卓越贡献,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推崇的典范。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学成就的肯定,也蕴含了对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视。
最后,“岂知当世有欧阳”则将话题转向当代,提出疑问: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是否还有像欧阳修这样的杰出人物?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当代文学成就的期待,也暗含了对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比古今,诗人表达了对优秀文学作品和人才的渴望,以及对文学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学创作的回顾与展望,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优秀文学作品和人才的崇高敬意。
餐风饮露,不为谋生计。知道皮囊本来赘。
问如何、一片悽婉声情,浑不似、春鸟歌喉流丽。
几年孤愤在,沈蛰空山,惟爱绿阴覆檐际。
已万事会心,科睡方酣,竹床清、柴扉教闭。
但博得、一时懒虫名,又不合、人閒尚留残蜕。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回首夭桃露井。
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青山如黛,渌水如罗,映真珠帘罅。
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捣衣才罢。
登楼远望,见一带、碧云轻泻。
更萧关征雁濛濛,愁煞江南此夜。
几回搔首沈吟,叹今日深秋,前朝初夏。
流光递换,问何处、更觅钿车罗帕。
伤心故苑,依然似、天涯客舍。
对秋风、强举金尊,又是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