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回首夭桃露井。
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秾春无限好,正云剪春罗,水铺明镜。
满目红芳,记淡烟斜日,江南时景。
红板桥西路,有万缕、绿杨拖径。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回首夭桃露井。
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
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
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
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
这首《曲游春·花朝》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繁花似锦、烟霞轻绕的江南美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无限美好与生机。
开篇“秾春无限好”,直接点出春日之盛美,接着以“云剪春罗,水铺明镜”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云轻柔如织物,水面清澈如明镜,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随后,“满目红芳”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春花烂漫的赞美之情。
“淡烟斜日,江南时景”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黄昏的柔和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古典水墨画之中。红板桥西路的描写,通过“绿杨拖径”的细节,展现了道路两旁绿柳依依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更怜次第风光,巧斗吴娘花胜”两句,不仅赞美了春花的美丽,还巧妙地将之与古代美女吴娘相比较,暗示了花之美艳与女子的娇媚相得益彰。接下来,“回首夭桃露井,忆檀板银罂,那时偎并”几句,通过回忆与对比,增添了词的情感深度,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人在花朝,有婵娟姿格,玲珑情性”描绘了女子在花朝节的美丽姿态,以及其内在的优雅气质。“自后堂分袂,长则是、如酲似病”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哀愁,仿佛被忧郁笼罩,难以释怀。“可惜憔悴兰成,凄凉家令”两句,以典故收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哀叹,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体而言,《曲游春·花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情根悔不锄苗早,蔓草萦丝自惹愁。
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