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凉风动,山中秋日深。
百年摧短景,万里接层阴。
冻蕊依时放,寒蝉恋树吟。
平生摇落意,卧病更难禁。
海上凉风动,山中秋日深。
百年摧短景,万里接层阴。
冻蕊依时放,寒蝉恋树吟。
平生摇落意,卧病更难禁。
此诗《悲秋》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秋天的凄清与萧瑟之感。首句“海上凉风动”以凉风起于海面,暗示季节转换,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山中秋日深”一句,通过山中深沉的秋日阳光,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氛围。
“百年摧短景,万里接层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的广阔性与秋天的短暂、阴冷相联系,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同时,“百年”与“万里”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无垠与个体生命的渺小。
“冻蕊依时放,寒蝉恋树吟”描绘了秋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花朵在寒冷中绽放,蝉在树梢上哀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暗含了生命在逆境中挣扎的寓意。
最后,“平生摇落意,卧病更难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悲凉景象,内心充满忧郁和病痛的折磨,无法自抑的情感流露。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状态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浓郁的悲秋情绪和哲理意味。
雨霁新凉,小院垂帘,秋风萧萧恁早。
听哀蝉、尚恋碧阴,又寒蛩、暗泣荒草。
病发凋零,愁容损减,伤人易老。
叹于今、了无多,吟风嘲月怀抱。
便再谱花牒,别翻水调,知音人去杳。
且学坐蒲团,破除烦恼。洞天白云最好。
一片冰心对莲花,去栽瑶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