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秦娥》
《忆秦娥》全文
明 / 夏完淳   形式: 词  词牌: 忆秦娥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明节。

清明节,蓟门衰草,汉宫红叶。

愁怀万种凭谁说,边鸿不到音书绝。

音书绝,长安何处,晚山重叠。

(0)
鉴赏

这首《忆秦娥》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美。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与亲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伤离别,相思又值清明节。”开篇即点明主题,清明节本是祭扫先人、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但对于诗人而言,却成了加重离愁别绪的时刻。清明节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

“蓟门衰草,汉宫红叶。”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衰草象征着生命的凋零,红叶则可能暗喻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中,使得情感更加丰富而深刻。

“愁怀万种凭谁说,边鸿不到音书绝。”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面对无尽的愁绪,诗人想要倾诉,但却无人可言,连传递消息的边地鸿雁也无法送达。这不仅是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也是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的体现。

“音书绝,长安何处,晚山重叠。”最后三句将思绪引向更远的地方——长安。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对于诗人而言,既是故乡的象征,也是寄托思念的对象。然而,音信断绝,长安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只有重叠的晚山作为背景,增添了几分苍茫与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离别之痛、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

作者介绍
夏完淳

夏完淳
朝代:明   字:存古   号:小隐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   生辰:1631~1647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猜你喜欢

对雨·其一

洒空时作雨丝丝,润逼园林首夏时。

倚槛静听搴幔望,声声色色总相宜。

(0)

题米友仁潇湘卷

潇湘妙趣天下无,千变万状难形模。

造物技痒不能秘,自为写照非人图。

夜雨欲霁馀润溽,晓烟既泮犹模糊。

伊人饱挹荆襄秀,兼之家法传元枢。

云烟叠嶂垂粉本,笔气直吞云梦湖。

溟溟濛濛幻晴晦,惝恍倏忽移方隅。

始如处女后脱兔,即离不得俯仰殊。

挂冠神武夫何恨,振衣黄鹤良堪娱。

老米云山藏宝笈,物聚所好其然乎。

羲献合璧诚无忝,冷笺小令挥骊珠。

每披三绝缩吟手,惟清万虑天为徒。

(0)

西巡回銮述事·其二

尘净香街碾大章,问安依旧寝门常。

祝釐欣得文殊佑,应与崇台并寿康。

(0)

秋麦

燕南洛北风相近,贻我来牟物土宜。

气伏三冬先吐甲,绿连千亩已衔滋。

每添銮辂凭观喜,肯使龙骧恣意驰。

臈雪春霖知协否,一年曾几放怀时。

(0)

山村看掩映,驿路辨微茫。

向晚烟犹重,当秋色渐黄。

馀阴利行旅,即景验年光。

几度房山路,垂丝尔许长。

(0)

良乡塔

穹窿窣堵夕阳间,高入天风势莫攀。

建此何年多宝塔,对他终古□题山。

拈来过客方成句,定后高僧正闭关。

几度望中频结念,香台安得伴云閒。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