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洛北风相近,贻我来牟物土宜。
气伏三冬先吐甲,绿连千亩已衔滋。
每添銮辂凭观喜,肯使龙骧恣意驰。
臈雪春霖知协否,一年曾几放怀时。
燕南洛北风相近,贻我来牟物土宜。
气伏三冬先吐甲,绿连千亩已衔滋。
每添銮辂凭观喜,肯使龙骧恣意驰。
臈雪春霖知协否,一年曾几放怀时。
这首诗描绘了秋麦生长的景象与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开篇“燕南洛北风相近”,以南北风相似起兴,暗示地域虽异,但自然规律相通,为下文描述不同环境下的作物生长铺垫。接着“贻我来牟物土宜”一句,点明了麦子作为适宜当地土壤的作物,给予人们丰富的收获。
“气伏三冬先吐甲,绿连千亩已衔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麦苗在冬日之后破土而出,绿意蔓延千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吐甲”和“衔滋”这样的形象化词语,既展现了麦苗生长的动态美,也寓意着大地的滋养与生命的复苏。
“每添銮辂凭观喜,肯使龙骧恣意驰”则表达了诗人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农业活动的重视。銮辂象征着皇家或重要人物的出行,此处借以形容人们在丰收季节的欢庆场景;而“龙骧”则比喻骏马,此处用来形容农业活动的繁忙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与自豪。
最后,“臈雪春霖知协否,一年曾几放怀时”两句,将目光转向了天气的变化,询问是否会有充足的雪水和春雨来滋润土地,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年中难得的放松时刻的期待,反映出他对农业生产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季麦田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喜悦,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