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构出空虚,洪乔应比庐。
松风入夜肃,凉露满天疏。
酌酒和元气,焚香阅道书。
求仙虽未就,性亦好楼居。
飞构出空虚,洪乔应比庐。
松风入夜肃,凉露满天疏。
酌酒和元气,焚香阅道书。
求仙虽未就,性亦好楼居。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宿于道院东楼的静谧景象。首句“飞构出空虚”以夸张之笔描绘了楼阁凌空而起的壮观景象,仿佛与虚空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洪乔应比庐”一句运用典故,将楼阁比作洪乔的庐舍,暗示其远离尘嚣,隐逸高洁。
“松风入夜肃,凉露满天疏”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景象,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凉,松风的肃穆与凉露的稀疏,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的画面。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听觉与触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酌酒和元气,焚香阅道书”则展现了诗人在楼上的生活情趣,他以酒和香为伴,阅读道家经典,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超脱,也暗含了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实践。
最后,“求仙虽未就,性亦好楼居”两句表达了诗人虽未能实现成仙的愿望,但心灵上已倾向于这种远离尘世、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个人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宿于道院东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见春风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辟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