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边生写生者,拓得唐时紫骝马。
赤骠青骢却不前,白鼻乌骓价斯下。
想见开元全盛时,海宇无尘战争罢。
七十万疋锦成阵,十二天闲沫流赭。
从来主管张万福,底用诛求王母寡。
民间自可一缣易,官里或许儒臣假。
众中骏逸知几何,此马翻然空冀野。
天机只许九方识,骨法直须曹霸写。
未辞羁絷欲腾骧,步入艰难便閒雅。
当时死骨亦奇货,此画千金如土苴。
眼前谁是按图人,苜蓿秋风漫盈把。
陇西边生写生者,拓得唐时紫骝马。
赤骠青骢却不前,白鼻乌骓价斯下。
想见开元全盛时,海宇无尘战争罢。
七十万疋锦成阵,十二天闲沫流赭。
从来主管张万福,底用诛求王母寡。
民间自可一缣易,官里或许儒臣假。
众中骏逸知几何,此马翻然空冀野。
天机只许九方识,骨法直须曹霸写。
未辞羁絷欲腾骧,步入艰难便閒雅。
当时死骨亦奇货,此画千金如土苴。
眼前谁是按图人,苜蓿秋风漫盈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名为《边景昭画马为刘廷器题》。诗中描绘了边景昭所绘之马的生动形象和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诗开篇即以“陇西边生写生者”点出画师边景昭的技艺高超,能够将唐代紫骝马的神韵捕捉于笔端。接着,“拓得唐时紫骝马”一句,既赞美了画师的技艺,也暗示了画作中马匹的非凡之处。随后,诗人通过“赤骠青骢却不前,白鼻乌骓价斯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马匹的种类与价值,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想见开元全盛时,海宇无尘战争罢”两句,诗人想象着唐朝盛世的景象,那时天下太平,战争不再,马匹作为军事力量的一部分,数量庞大,排列成阵,场面壮观。接下来,“七十万疋锦成阵,十二天闲沫流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马匹的数量之多以及它们在战场上的作用。
“从来主管张万福,底用诛求王母寡”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统治者如何管理马匹的思考,以及对王权的某种反思。接着,“民间自可一缣易,官里或许儒臣假”两句,对比了民间与官府对待马匹的不同态度,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
“众中骏逸知几何,此马翻然空冀野”两句,诗人感叹在众多骏马中,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并不多,而边景昭所画之马,却能在画布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接下来,“天机只许九方识,骨法直须曹霸写”两句,赞美了画师边景昭对马匹骨骼结构的精准把握,以及对马匹内在精神的深刻理解。
最后,“未辞羁絷欲腾骧,步入艰难便閒雅”两句,描述了马匹即使在被束缚的情况下,仍渴望自由奔腾,而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展现出优雅的姿态。诗人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对马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当时死骨亦奇货,此画千金如土苴”两句,诗人将马匹的生死与画作的价值进行对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独特价值。最后,“眼前谁是按图人,苜蓿秋风漫盈把”两句,表达了对当今时代缺少真正懂得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人的感慨,以及对艺术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边景昭画马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马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也蕴含了对历史、社会、艺术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
双石巑岏倚云瘦,背立苍苍两成丑。
不知底事忤夫君,千载春风不回首。
妾身虽弃妾不冤,混沌初开已相守。
君兴蟠天云,妾亦助君去。
终当为霖九地回,白日昭昭此情傃。
丁令梅仙梁市客,穿云随我上虚无。
携持赖有竹都尉,偃蹇更逢松大夫。
山积五仓窥石□,霞拖九芒觅丹炉。
圣泉闻说经汤旱,中有龙蟠不用雩。
倚窗闲嗅梅花,霜风入袖寒初透。
吾年如此,年年十月,见梅如旧。
白发青衫,苍头玄鹤,花前尊酒。
问梅花与我,是谁瘦绝,正风雨、年时候。
不怕参横月落,怕人生、芳盟难又。
高楼何处,寒英吹落,玉龙休奏。
前日花魁,后来羹鼎,总归岩岫。
但逋仙流落,诗香留与,孤山同寿。
南山有高楼,青云可俯践。
楼上有佳人,当年惯识面。
忽觉在他乡,绰约思目见。
绿绮无知音,心长曲未遍。
青云在山头,将去还复恋。
人生不如云,欲见万里远。
恃有青铜镜,与君各分半。
忽来双鲤鱼,白璧何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