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桐细乳,黄鸟轻飞,春丽如画。
约略溪桥,总有倩红相亚。
细柳腰身轻似燕,小桃颜色娇于马。
更东来,问经过多少,曲台花榭。
已负了、南园佳约,西竺香期,芳事都罢。
甚处惊鸿,也似浣纱娴雅。
照影羞临春水曲,避人遥在垂杨下。
谢东风,那边来,暗飘衣麝。
紫桐细乳,黄鸟轻飞,春丽如画。
约略溪桥,总有倩红相亚。
细柳腰身轻似燕,小桃颜色娇于马。
更东来,问经过多少,曲台花榭。
已负了、南园佳约,西竺香期,芳事都罢。
甚处惊鸿,也似浣纱娴雅。
照影羞临春水曲,避人遥在垂杨下。
谢东风,那边来,暗飘衣麝。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紫桐花开、黄鸟轻舞的生机盎然。"溪桥倩红"和"细柳轻燕"形象地刻画了春色中的花朵与柳树,色彩艳丽,形态生动。"小桃娇马"则进一步突显了春光的明媚。词人行至"曲台花榭",感叹时光流逝,曾经的南园之约和西竺寺的香期都已成过往。
接着,词人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惋惜,"已负"二字流露出淡淡的遗憾。他想象着那优雅的"惊鸿",似乎也在逃避春光的消逝,独自在春水边或垂杨下躲藏。最后,词人向东风致意,感谢它带来春的气息,但又带着一丝无奈,因为春去无痕,只能在暗香中回味。
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描绘春景和人物的活动,传达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具有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樊增祥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其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词风的转变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