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
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
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
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
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齧长安草。
长安草尽人已空,宫馆园林迹如扫。
东都西洛暗兵尘,昼引狐狸上黄道。
长淮水浅吴山低,戍边时巡无已时。
无已时,萋萋草绿胡马肥。
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
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久别之后重见春光的感慨。首句“十年不见春光好”表达了对久违的美好时光的惊叹和怀念。接下来的“胡人马齧长安草”暗示了战乱的痕迹,胡人的侵扰使得长安城内草木凋零,人烟稀少。“宫馆园林迹如扫”进一步渲染了荒凉景象。
诗人接着转向东都西洛,提及两地同样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中,连白天都有狐狸出没于废弃的黄道。“长淮水浅吴山低”展现了边疆的凄凉,戍守的士兵疲于防守,连淮河水位下降,山势也显得低矮。“戍边时巡无已时”揭示了士兵们无休止的巡逻生活,而“萋萋草绿胡马肥”则暗示敌人的强大与威胁。
最后两句“濠城短小不蔽眼,况复琐屑游芳菲”描绘了濠城的渺小和春花的零落,更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结尾“何当仗剑从神武,晴春甲马争光辉”表达了诗人渴望挥剑报国,期待在明媚的春日里与敌人一决雌雄,展现出壮志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寓言战乱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英雄气概的向往。
驱车之荆楚,暂憩习家池。
西忆羊叔子,山有堕泪碑。
言寻云梦泽,荒迷不可知。
江汉依然在,皞皞濯于斯。
朝登黄鹤楼,暮倚鹦鹉陂。
再过巴陵道,不禁先忧思。
一著归来赋,远谢叔子规。
梦濯缨与足,如在江之涯。
仲尼不可尚,千载是吾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