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佛处称尊,清净亦具足。
茅檐承雨花,温泉聊自浴。
无佛处称尊,清净亦具足。
茅檐承雨花,温泉聊自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无佛之地追求内心清净与自由的隐士形象。通过“无佛处称尊”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信仰的超越,强调了内心的独立与自我尊崇。接着,“清净亦具足”则进一步阐述了即使在物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内心的纯净与满足同样可以达到极致。
“茅檐承雨花”一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茅屋之下的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生机勃勃,象征着隐士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丰富。而“温泉聊自浴”则暗示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洗涤与放松,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达到精神上的净化与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自由、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角声沈,历历寒更起。
深院黄昏人独自。想伊遥共伤前事。
懊恼当初无算计。些子欢娱,多少凄凉味。
相去江山千万重,一回东望心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