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
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
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
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
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
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
此诗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自由与束缚的状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句“鸟囚不忘飞,马系常念驰”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生物对于自由天性的渴望。接着,“静中不自胜,不若听所之”表达了诗人在宁静中无法自持,反而愿意倾听他人的生活状态,这里蕴含了一种对别人的生活经历的好奇和向往。
“君看厌事人,无事乃更悲”一句,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当一个人面对繁重的事情时可能会感到厌倦,而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却又容易陷入更深的悲凉。接着,“贫贱苦形劳,富贵嗟神疲”进一步阐述了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有其各自的苦恼和劳累,这种对比强调了物极必反的人生况味。
“作堂名静照,此语子为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建名为“静照堂”的寺庙的目的,似乎是在问这份平静和照明是为了哪一个灵魂。最后,“江湖隐沦士,岂无适时资。老死不自惜,扁舟自娱嬉。从之恐莫见,况肯从我为”则描绘了一位隐居的士人,在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安宁之所,对于生命的流逝和有限性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苏轼深邃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造诣。